首页

小刚日本原创视频

时间:2025-05-28 16:38:33 作者:科技考古成果上新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浏览量:88224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7日举行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2项重要文物修复成果和1项“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以及4项重要研究阐释成果。

  其中一项成果是已修复完成的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为中国龙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介绍说,在龙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采用多视角三维成像、虚拟拼接等技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得以还原龙首原貌。

  另一项为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据悉,该王冠历经千年,出土时整体已发生严重腐蚀劣化,几乎“支离破碎”。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称,考古团队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运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护修复方法,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珠饰。这是目前通过科学发掘、保护修复,准确复原的编串结构最为复杂、单体珠饰数量最多的古代礼仪性珠串组合。

  还有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项目中,中国考古团队进驻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实施精细化发掘与现场保护协同工作模式,破解出土脆弱文物保存难题。

  其间,考古团队发现一枚带有“五铢”字样的铜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韩化蕊说,这是此次发现的最直接的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证据。更特别的是,这枚铜钱是墓主人佩戴的装饰品,已经超越了货币流通的价值,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中亚的传播与影响。(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丨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姚期智任首任院长

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 徐雪莹)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国际少儿环保公益绘画大赛颁奖典礼11日在北京未来剧院举行。

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出坞

资金和人才是助力企业度过瓶颈期的关键,而在企业开始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时,更精准的政策和服务也能帮助它们少走很多弯路,快速实现价值。

近年来,现代马产业兴起,阿勒泰地区积极构建和推进“马产业+”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休闲、骑乘运动等多条产业链融合发展,开拓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5年期以上LPR出现新机制形成以来最大降幅 释放出哪些信号?专家解读

以此为依托,一批企业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大布局,持续提升煤化工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煤化工及其下游相关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国防部:美国在核问题上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中国千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月末,1000Mbps(兆比特每秒)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7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830.1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6.7%。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